6S里面zui关键的就在于“素养”,员工素养高了,自我意识增强了那么其他几项自然而然也就做到了,可是在现在的国内环境下,国人的素质都不高,更别提很多生产线的员工了。借用8D里面的话来讲,整理,整顿只是短期内的改善措施,素养是彻底改进的根本所在,素养的提高绝对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,素养的提高必须是在一个体质健全,风气良好的环境下长期侵染而成的。
有些公司,看不到有人天天喊着搞
现场6S管理,见不得领导天天在喊口号,但是所有的员工都养成了好的意识,大环境如此即使新进员工来了也会被逐渐感染。你随便摆放零件,工友会提醒你,班组长看到会警告你,领导发现会处罚你,所有的体系都很健全。好了,言归正传,大部分企业推行6S都是在不得不进行改善的情况下,现场混乱,管理无序,员工没有好的习惯,那么这样的环境肯定不会对人员素养起到提高。
老板一看不搞6S不行了,于是召集几个主管提出了整改要求,主管也纷纷施行了改善方案,经过全体的动员一场6S运动开始了,大家一看效果还不错,原材料有序摆放,地面干净整洁,生产井然有序。大多数情况下6S运动就已经搞完了,大家忙碌了几天取得了成效。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,有个员工发现之前不允许放茶杯的地方现在放杯子也没人管,地上有点垃圾也没有人提醒,那好吧,咱怎么舒服怎么来吧,于是乎浅浅地乱象又出现了,直到某一天领导来检查或者有客户来审核......
扯了这么多,中心思想在于,在员工素养不佳的环境下,推行6S并维持效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合理化的监管体系,定期定点有人去检查,让所有玩忽职守有侥幸心理的员工感觉到背后时刻有人在看着他,那么这也绝对不能领导拉个人过来说:“去,你随时去看一下。”就能解决的,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,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对6S进行监管,就算是老板还经常要开会出差,自己也做不到按时去审查,监管漏洞屡见不鲜。
那么是否有必要由专人专责来对6S效果进行监管呢?这就涉及到扩充人员,增加工资成本的问题,而且6S的效果还很难做到具体化,数字化,总不能跟老板说:“老板,您推行6S,我保证员工生产效率提高10%,成本下降10%!”谁敢有把握说这样的话?每个企业均存在差异,6S效果是好但是无法保证每家推行后回报都一样。6S的回报只能是再推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数据对比才能得到的。
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指示:“明天有领导、客户参观,今天下班前须搞好卫生迎接检查。”这样好两天、差半月,我们不禁要问:“大家天天都有在做6S,天天在宣传6S,为何听说有人参观就手忙脚乱,如临大敌呢?”
其实很简单,我们没养成“有法必依,执法必严”的习惯,也就是6S中的“素养”做的不够。在目前以人为本的结构中人员的素养无时不存在着隐患:某人的失误漏放附件;有人粗心大意上错物料;地面上到处都是螺钉,小件物料而无人弯腰拾起;还有人在面对问题时不是迎刃而解决,而是将问题当皮球一样踢给他人,甚至因一人的疏忽导致不必要的停线,给公司带来有形、无形的损失和浪费......
现场6S管理是通过现场的规范,大量使用目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,构筑一个整洁、干净、有条理、舒心的工作环境。但其zui终目的还是提升人员素质,让全体人员养成“革除马虎之心,认真对待每一件事,做到一切按规定、按标准去做。”的良好习惯。很长时间内我们总能见到遗弃在地上的物料无人问津;物流通道上总有不相干的人在走动;还有收料、上料时必须核对,可有人重于形式,而造成批量性坏机返工。还有一些人认为推行6S纯粹是一种形式和负担,这是一种荒谬的说法,品质是企业的命脉,6S是品质的基础,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,没有训练有素的员工又哪来的品质保障?垃圾场能造导弹吗?文盲能开飞机吗?当然不能。其实6S对我们zui大的要求不是反映在表面的干净、整洁上,而是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