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,针对的是企业组织从生产、现场、技术、质量、设备等方面,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员的参与和推行。那么如何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呢,下面精卓咨询精益生产咨询专家为大家解答如下:
如何推行精益生产管理?
一、培养多能工实现少人化
与国外企业相比,国内企业劳动效率较低,其中岗位设置分工过细、用人多、人的适应能力差、效率低等应是主要原因。要提高劳动效率,首先应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,按照业务流的流向及流量,对企业的部门进行重组,解决职责交叉和重复无效劳动的问题。其次,对工作岗位进行重新设置,根据作业节拍和岗位作业任务量,确定岗位设置及配备必需的岗位人员。第三,培养多能工,使岗位人员具备的操作技能满足完成岗位任务的需求。培养多能工,实现少人化,主要是通过工作岗位轮换来进行。让现场管理人员在所属各工作场所轮换,作业人员在组内轮换,有些作业岗位也可以每天数次岗位轮换。
二、推行标准作业用zui少的劳动力进行生产
就是对现行的作业动作、作业方法进行分析、改进,去掉多余动作,将必须的动作标准化,从而达到用zui少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目的。标准作业的内容包括:确定循环时间,确定一个单位产品的完成时间,确定标准作业顺序,确定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,编制标准作业票。
对作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,要随着设备装备水平的变化,产品结构的调整,操作方法的改进,及时完善作业标准,改进作业操作,消除等待时间及无效动作,增加有附加价值的劳动,提高作业效率。编写作业标准的责任要到位,要明确责任人及工作任务,改变日常作业标准分工不合理及标准滞后的状况。车间工艺技术人员是岗位作业标准制订完善的第一责任人,要随生产环境、条件的变化,随时修订完善作业标准,保证作业标准的有效性,促进劳动作业的不断改善和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。
三、持续开展作业改善活动
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,消除纯粹浪费的时间,减少没有附加价值的作业,提高附加价值的实质性的作业,从而达到少而精的目的。持续地改善和创新活动是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不竭动力,广泛持久地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企业持续改善的主要形式。要树立改善无止境,挖潜无止境的观念,在企业内部营造鼓励持续改善的氛围,制定开展持续改善活动的奖励政策,建立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指标和评审程序,依据合理化建议产生的实际效果给予奖励,要定期公布合理化建议成果,适时推广合理建议的实施范围,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创新热情,使合理化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推广,产生更大的效果。
四、缩短生产过程时间
由于产品价值主要在生产时间中完成,产品的等待时间和搬运时间不仅不增加产品价值,反而会增加产品费用,所以应通过改进作业流程、减少产品等待和搬运时间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缩短。首先按产品、按工序逐一对加工时间、等待时间、搬运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,找出产品在各工序中的等待和搬运时间,分析发生的等待时间和搬运时间是否都是必需的,能否减少等待时间、搬运次数,并找出解决的办法。其次改进作业流程,减少在制品各工序间的往复搬运次数;合理制订在制品在各工序的标准持有量,使产品各工序之间衔接平衡,减少等待时间。
五、缩短作业转换时间
缩短作业转换时间就是缩短产品品种转换、设备调整时间,将内部作业转换变为外部作业转换,提高设备的作业率,达到增加产品生产时间的目的。所谓内部作业转换,指的是无论如何也不得不把设备停下来进行的作业转换;外部转换,指的是在设备运转当中进行的线外作业转换。
缩短作业转换时间的措施有:一是区分内部转换和外部转换的作业内容;二是内部作业转换要尽可能转换成外部作业转换;三是将外部作业标准化;四是使用快速紧固件和辅助工具、推行同时作业;二是充分做好人员、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;三是对作业项目进行诊断划分,将作业时间长的维修部件采用部套更换,将部分在线维修的工作转为线下事先进行,缩短维修时间,提高设备作业率。